舞蹈教學計劃
1、培養幼兒喜歡舞蹈和做音樂游戲。
2、認識身體的基本部位及空間上、下、左、右、前、后等,并對身體各部位進行松弛、伸展和靈活運動的初步協調性訓練。
3、學會正確的站姿和雙跪坐、交叉盤坐、伸腿坐等幾種基本姿態。
4、能按照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5、學會幾個簡單的舞蹈,能在眾人面前自如地表演,培養自信心。
三、教學內容安排
1、活動部分
第一部分:排隊帶著孩子們繞教室四周活動,放歡快的音樂,通過快慢不同的走步,拉手繞圈小跑,變換不同的造型、步伐,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導入上課的氣氛。
第二部分:師生共同熱身,將孩子插空排成兩排,老師面對孩子,帶領他們做動作,活動頭、頸、肩、腰、臂、膝等部位。
2、軟開度初步訓練
簡單的壓前、旁腿,彎腰等。
3、舞蹈組合
A、認識身體的基本部位,唱、跳結合。首先認識雙手和雙腳的左與右,練習手腳的協調配合和反應能力,B、碎步練習、蹦跳步練習。根據孩子的步伐選擇相應的歌曲進行游戲和律動,培養孩子的平衡感和節奏感,C、基本舞蹈坐姿的培養,在舞蹈中加入雙跪坐、交叉盤坐等坐姿,提醒孩子要挺胸拔背;伸腿坐時指導孩子們注意繃腳、雙腿加緊,通過示范和糾正動作,培養孩子的聽從指令、自省意識,D、模仿及觀察能力練習。讓孩子模仿平時見到的小動物,跟著音樂進行練習,培養孩子的想象力,E、讓孩子學習按照音樂節奏一拍做一次動作,訓練孩子的節奏感。
地面練習:
1、壓腿、劈叉(正壓、側壓)
2、柔手組合
基訓組合:
1、手位
2、擴指
3、轉手腕
4、擺臂
5、波浪
6、彎腰、轉腰
7、提腰、松腰
8、含胸、展胸
9、松肩
10、勾繃腳
11、吸伸腿
12、學習中國舞二級考級教材
13、學習一個成品舞
通過這學期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舞蹈知識,在音樂中能自己獨立完成舞蹈動作,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各方面的能力。
舞蹈教學計劃篇2
一、班級特點分析
少兒舞蹈班招收的都是5—10歲左右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主要也是培養興趣為主要目的。進行舞蹈基本功訓練,身體各個部分軟開度訓練,學習舞蹈節奏、舞步組合,節拍練習及舞蹈小節目,以學生動作協調能力為訓練重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氣質,提高藝術修養,增加學生對舞蹈的了解。
二、教學重點
針對此年齡層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編排和教授這門課程,希望通過這門課程中簡單的站位,舞姿,動律動作及小的舞蹈組合訓練,讓學生更充分、正確的活動運用自己的身體,讓學生在學完這節課程以后,在柔韌性,模仿能力和表現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歡這門課程。
三、教學內容
1)課前熱身游戲
2)芭蕾舞(民族舞)基本功訓練
3)音樂舞蹈小組合共6個,2個完整的舞蹈片段,這是教學的重點。
組合練習分為:頭部練習,腿部練習,腰部練習,波浪手,擺臂。
舞蹈片段分為:民族舞一個,流行舞爵士舞一個。
四、教學效果
1、軟開度達到一定的標準(橫,豎叉下腰壓腿)完成。
2、模仿能力(能夠很快很形象的模仿老師的動作)。
3、表現力(跳舞蹈小組合要有一定的表情,自信)。
五、教學手段
1、有計劃的制定出每節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
2、每次教授新課由老師表演師范導入教授新課內容。
3、有步驟的教授課程內容。如:壓腿練習(10分鐘)
步驟:
1、教授正確的把上壓腿方法;
2、教師正確示范,口數節拍;
3、口數節拍,教授學生壓腿練習;
4、口數節拍,學生單獨完成
5、配合音樂,完成組合。
六、教學計劃
根據每期課時,分為四大階段進行訓練。
1、通過有針對性,有趣味性的地面活動組合,由頭到腳的引導學生們活動開身上的每一個關節,每一寸肌肉,進行單一舞蹈動作的'訓練。
2、由單一的動作練習過度到音樂組合中,主要通過單一的動作講解,示范和反復練習完成,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3、這個階段是最為重要的訓練階段,在以前課程的基礎上,大量加大組合的訓練,同時還要不斷鞏固復習基礎課程練習,并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練習,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舞蹈表現力。
全面的復習本學期學習的課程內容。
舞蹈教學計劃篇3
一、教材簡析:
在整個教材的設置上,必須要透徹分析學生的特點,包括心理、身體方面的,并且強調舞蹈的可行性、科學性,這個舞蹈計劃主要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我們主要從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動作出發,啟發學生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從而愛上舞蹈這門課程。
二、學生特點與基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動作發展也不十分協調。所以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表演,提高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勢。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學習校園集體舞訓練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及樂感。
二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所以這學期的舞蹈學習會增加難度,校園集體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群體舞蹈,它是通過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跑跳組合以及通過隊形的變化,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一種韻律活動。學習校園集體舞,訓練學生的舞蹈感覺和樂感。
三、學期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2、培養學生喜歡跳舞和做音樂游戲。
3、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4、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及多個小律動、組合、能在眾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培養學生模仿動作能夠獨立跳舞。
6、掌握隊形的變化,體會學舞蹈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校園集體舞》的風格特點;
2.通過集體舞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術;
3.舞蹈步伐和音樂韻律感的掌握;
4.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集體舞學習實踐過程培養身體的協調性及團隊精神,還要結合教學教法作業,進行專題研究、討論。
教學難點:
1.校園集體舞的舞蹈動作要注重手、腳、頭的協調;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動、身體配合。
五、教學措施: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這門課程有了很大興趣,通過學習校園舞蹈,我認為在以后的課堂上應多讓孩子們分組學習,這樣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也能夠更好的控制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在起初舞蹈的動作外,穿插一些游戲舞蹈,在游戲中學習舞蹈,在舞蹈中快樂學習。
舞蹈教學計劃篇4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舞蹈興趣班是由一年級6人、二年級7人、三年級8人組成。年齡差距較大而且二、三都年級已經有了一年以上的舞蹈基礎,對音樂的感受力、協調能力的發展已比較完善。而一年級只是剛剛起步,有些學生則對舞蹈一無所知。這樣的混合班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難度。由于一年級人數較少,因此我們準備把本次舞蹈興趣班的教學重點放在對二三年級的訓練上。部分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協調能力和對音樂的感受力都是剛剛開始發展,雖然有較強的積極性,但是手腳并不聽使喚,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練習。但是一年級的教學也不容忽視,在教學中我們開展分層次和以大帶小等等多種的教學活動形式,使每名兒童在舞蹈興趣班的學習中都能得到發展。
二、工作目標:
1、通過教師指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展舞蹈潛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發展。
2、訓練學生協調,速度,肌力,耐力,瞬發力,柔軟性等基本能力。
3、進行形體訓練并學會簡單的舞蹈基本動作,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節奏感。
4、在訓練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
5、培養幼兒具備透過舞蹈,提高學生對舞蹈藝術的審美能力、表達思想、情意的創作能力。
三、注意事項
舞蹈專業訓練中,不宜過早安排力量性練習。在力量練習時,負重、練習次數過多、時間過長,會影響下肢的正常發育,引起腰的變形,足弓下降,影響身高增長。所以應以自身重量的練習為主,采取交替進行的方法。
當兒童少年肌肉主要向縱向發展時,宜采取伸長肢體的練習,如彈跳和支撐自己體重的的力量練習。把力量練習安排在青春發育期后期較為合適。
四、具體工作安排
第一周:熟悉學生,方位練習。
第二周:復習:方位練習,肩部練習。
第三周:肩部練習,小碎步。
第四周:復習:肩部練習,小碎步,芭蕾手位(二)。
第五周:復習:芭蕾手位,學習:走步和敬禮。
第六周:舞蹈《茉莉花開》。
第七周:復習:手位,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八周:復習:手位,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九周:形體練習,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十周: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十一周: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十二周: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十三周: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十四周:民族舞蹈。
舞蹈教學計劃篇5
第一學期
適齡寶貝:3-6歲
教學目標:
1、讓孩子認識身體各部位的同時,增強舞蹈方向感,做到初步簡單動作協調。
2、逐步規范舞蹈姿態,基本做到腿直、腳繃、背挺。
3、增強孩子對音樂律動的感覺,提高學習舞蹈的興趣。
4、發展幼兒柔韌性和協調性,幫助樹立孩子的勇敢自信。
5、培養孩子舞臺感覺及團結友愛合作意識。
教學內容:
1、節奏訓練
2、基本功訓練
3、幼兒成品舞蹈編排
4、舞臺感訓練
一、基訓部分地面:
1、勾繃腳組合拍手(訓練目的:腳的靈活與后背直立)
2、吸伸腿組合(訓練目的:腿直腳繃有延伸感)
3、前壓腿組合(訓練目的:前腿韌帶的柔韌性)
4、青蛙趴(訓練目的:為橫叉打基礎)
5、手抓腳踝跪下腰,手撐地起后彎腰(訓練目的:腰的柔韌性)(輔助練習:推腰1、2。推胯前頂。兩頭起撐花籃。)
二、中間:
1、走步與拍手組合(訓練目的:沉肩拔背走步與節奏訓練)
2、蹦跳步組合(訓練目的:訓練膝蓋靈活與正步位)
3、頭與肩的動作組合(訓練目的:正確做到低頭、仰頭、轉頭與肩的靈活性)
4、站的練習(改變自然體態:如沉肩、收腹、拔后背等)
三、成品舞蹈
《快樂的我》
計劃在(18節課)完成以上內容與訓練
幼兒舞蹈班教學
一、舞蹈教學目標
1、增強對舞蹈的興趣,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節奏感。
2、掌握簡單的舞蹈基本手位、腳位、舞步,動作基本準確。
3、發展幼兒的柔韌性和協調性,樹立幼兒大膽自信的個性。
4、增進幼兒的靈活的形體,培養幼兒群體的合作精神。
5、培養幼兒初步的舞臺表現能力,增進他們的表現欲。
基本功訓練:勾繃腳、擦地、蹲、小踢腳,腰的訓練、吸腿、大踢腱的節奏變化訓練,訓練幼兒的反應力、動作的靈敏性。
中間動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態、舞姿訓練。舞蹈技巧訓練:身、跳、翻、轉等訓練。
二、舞蹈的基本訓練
1、學習中國古典舞基本手位、基本手形、腳位、手位、腳形。
2、進行不同節奏的腳位站立、腳腕訓練、胯關節訓練,腰的訓練、胯的訓練,壓腿和跑腿訓練,走跑跳訓練,幼兒基本舞步訓練,身段組合訓練。
三、民族民間舞、幼兒舞訓練
1、學習藏族舞、漢族舞、新疆舞等。
2、理解幼兒舞特點,學習基本步法、手位,學習幼兒舞蹈3-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