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填報志愿指南
每一年的高考報考都讓人煩不勝煩,如果不了解它的報考流程的話。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17高考填報志愿指南,供大家參閱!
2017高考填報志愿指南
有人說高考是萬人過獨木橋,過了的進入新天地,掉下去的就是萬丈深淵。其實,理性的來看高考不過是一次智力選拔,感性上來說高考是是對十年寒窗青春的檢驗。我們沒有必要附加給高考那么多壓力,冷靜客觀的對待高考。雖然我們對待高考可以讓輕松面對,但是當高考成績出來后我們又該怎么去填報志愿呢?志愿填不好,那高考也就白考了啊!
高考填報志愿是一件大事情,不要自己去做主,需要多采納老師、家長和親戚朋友中經歷過高考志愿填報者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認真的花上幾天的時間如同對待高考一樣對待高考志愿填報。很多達線生沒有認真對待志愿填報也會出現滑檔的情況,委屈的選擇了下一批次甚至要高四復讀。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全家總動員哦。
首先拋開分數線不談,考慮選擇本地、本省、外省、較遠省份的學校吧。
很多考生希望見識更大的世界而選擇外地的學校,而有些學生因為家長的意見而選擇本地或是本省的學習。雷鋒崔老師建議如果自己本就是大城市或是較發達省份的考生,那么留在本地或本省就讀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是較不發達,本地或是本省的教育資源以及將來的就業環境均不太樂觀的話,就選擇師資力量和經濟水平較好的外省學校吧。
其次選擇某所學校,事前要做好諸多準備。
首先我們需要進入到這么學校的官方網站上,找到其2015年招生簡章。深入的去了解該所學校建校歷史、專業設置、學生特色、知名校友等內容。重點去了解其招商的政策,具體要了解招生的人數,尤其是對你所在的省份招生多少人?有什么限制條件?并需要考生了解該校往年的分數線(實際錄取分數線),對比該省整體分數線的變動,來分析自己報考該校被錄取的把握。
然后是關于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或是平行志愿的梯度問題。
我的經驗之談是考試報考學校的第一志愿應該是自己高考分數利用率最高的院校,簡單來說就是你考的分數剛好被這所學校設置為最低錄取分數線,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但是思路就是這樣的。各個志愿之間應當有相對較大的梯度設置,第一志愿要“沖好”,第二志愿要“保穩”、第三志愿要“求次”。再舉例子更加形象的說明這個問題:假如你的高考成績是XXX分,我們參照往年的分數線應該這樣填報,第一志愿的院校往年分數線最好是XXX+15分左右,第二志愿往年的分數線最好是XXX±5,第三志愿往年分數線應該是XXX-15分左右。
關于專業專業的選擇問題,我們最好是聯系就業并兼顧理想來選擇。
簡單來說考慮就業問題就是考慮選擇這個專業將來能不能賺錢的問題,雷鋒崔老師一直認為賺錢問題是必須考慮的但是理想更應該放在首位。所以,如果我們無法兼顧的話就優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也許你選的專業不是將來就業率較好的專業,但是你熱愛這個專業才能有所建樹。
千萬不要聽信社會上的“能人”、“中介”、”內部人士“的招生騙局和虛假網站。
每年雷鋒崔老師都會遇到很多高中生尤其是成績不甚理想的畢業生會去關注一些”特殊途徑“的招生,我很理解這種想上學想上好學校的心情,但是注意目前的招生騙局,不要讓不法分子利用了考生和家長的焦急心情,而誤入他們的圈套了。而且越來越多的假的報考網站和院校官網讓考生難辨真假,請考生和家長一定要加以甄別,再去報考。
7在確定要報名這所學校之前一定要前往這所學校的百度貼吧、校內論壇中了解這所學校的實際情況。
想要了解一所大學最真實的情況,一定要去聽聽他們的在校生是如何評價這所學校的。如果你的大多數準學長準學姐們都不建議你報考這所學校的話,那么他們的建議是很說服力的,我們必須考慮是否更換報考的院校了。而且在貼吧或論壇中我們還可以就一些入學前的準備情況多向他們進行一些了解哦,還可以提前結識同學也不一定呢。
高考報考到底看什么
選城市:你認真考慮過嗎?
中國的家長是很看重大城市的,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總認為到這些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極具優越性的城市讀書,不僅能夠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享受優質的教學資源,而且還大大增加了未來就業的競爭力。這樣的思路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卻也同樣忽略了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是不是有這樣的實力?這些大城市高校在錄取上一再凸顯“三高”分數高、要求高、消費高。考生和家長真該多掂量掂量,千萬不要沖高冒險。
另外,還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距離換分數”原則。這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填報志愿的術語,主要針對某些考生和家長“非本省院校不上”的認識誤區提出的。
選學校:兩大誤區你有沒有?
填報志愿之前,很少有家長和考生會去研究一下高校的歷史和實力。往往是拿到志愿填報的“大本”之后,看哪個順眼就報哪個。對于高校的理解充其量停留在從校名上“下定義”:比如看到“交通”大學,就覺得一定與公路、鐵路相關。“望名識大學”成為選大學時最容易出現的誤區之一。
誤區之二是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結”。很多考生和家長非常在意學校的排名,總給人一種非名牌或非重點不讀的感覺。實際上,名校情結本不是什么壞事,可理想和現實總會存在差距。211大學雖然有100多所,但是具體分配到各省的招生計劃就屈指可數了。冷靜地分析一下,你的分數確有競爭力嗎?
選專業:什么叫冷門什么叫熱門?
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往往愿意選擇熱門專業,但卻不知一些現在看起來熱門的專業,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不熱門,甚至畢業的時候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不管是冷門還是熱門,都首先應該了解專業的內涵,也就是說,針對一個專業,我們要知道該專業的一些常識,比如學什么,今后可以怎么深造等。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謂的熱門,還是應該從自身情況出發,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填報志愿時,一般都流行這樣一句行話,即:高分考生優選學校,中低分的考生優選專業。其實在高考志愿填報中,每一個分數段上都存在一個“最佳選擇”的問題。
選擇好的學校不能忽略好的專業,選擇好的專業同樣不能忽略好的學校,將兩者結合起來方是最佳選擇。
兩種觀點針鋒相對
對首選學校還是首選專業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有兩種觀點。
1.認為要首選專業
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恢復高考以來,從就業市場的檢驗和就業方面的情況來看,社會上一直流行一種觀點,即填報志愿選學校不重要,關鍵要選個好專業,這樣將來好就業。
在持這種觀點的人當中,尤以中學老師為甚。其主要理由是:一個人的發展和成才主要靠專業打天下,而不是依賴學校打天下,本科學習階段只能在大學度過四年的時光,而專業將伴隨人的一生。
專業對人的影響,往往會持續一生。因為專業選擇得恰當,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首選自己喜歡的專業,濃厚的興趣便會帶著自己在這個領域盡情地遨游,能更主動地、高效率地學習專業知識,并且充滿了樂趣,做出更大的成績,促進自己今后的長遠發展。
從現實的情況看,目前各高校對專業的建設都十分重視,配備優良的師資,加大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加強專業的研究力度,使得專業的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可以說,專業建設已經成為各高校的工作重點,現在不僅名牌重點大學有自己的重點和特色專業,就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地方高校,也有自己的品牌專業。
目前很多考生和家長認為,清華大學冷門專業的畢業生也肯定比三流大學的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于是,有些同學為了邁進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大學,不惜選擇非常冷僻的專業,而往往到就業時就遇到了麻煩。
因為這些同學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即如果能考上清華大學的冷門專業,一般也都能考上吉林大學、山東大學等名牌學校的重點、熱門專業,在將來的就業競爭中會有更大的優勢。
如果考生不能進入符合自己發展潛能的專業,也要選擇相近或相關的專業,這樣可以為今后的發展夯實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想在未來社會的競爭發展中得到長足、持續的個人發展,選擇適合的專業比選擇學校更重要。
2.認為要首選學校
其主要理由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與技術的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由單一專家型人才轉為基礎理論扎實、綜合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用人單位在挑選畢業生時,已不再是過去計劃經濟時代那種只強調專業對口了,而更注重同學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
為了適應這一變化,高等院校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在辦學模式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提出了“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等新的教學方法。因此,考生、家長在填報志愿時,應首選學校次選專業。
只有學校學科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好專業,同學們才能學到好的學習方法。如果狹義地理解專業的重要性,把專業看得太重,只會給自己留下終生遺憾。
某專題調查顯示,專業與高薪沒有必然的聯系。令人吃驚的是,大部分人獲得高薪的原因是其基本素質的優勢。
從綜合調查分析來看,絕大部分人是“學非所用”,即專業不對口,是在工作中邊學邊干,良好的教育經歷和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使他們能融會貫通、順勢而變。
名氣較大的大學,有精良的辦學條件,有眾多的著名教授、學者和國家級研究機構,儲藏量龐大的圖書館,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育人模式,正好能實現上述目標。
丟“車”保帥二選一
上述兩種觀點孰對孰錯呢?都有道理!它們闡述的正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即所謂的辯證統一。然而,當選擇專業與學校發生沖突,“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時,同學則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以下四種情況應優先選擇專業
1.成績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供選擇的學校層次相差不大時,應該將報考的重心、重點轉向選擇專業上。
2.在所報專業和就讀學校發生矛盾時,應該優先考慮專業。因為升學最終是為了就業,選擇一個畢業后能用得上、更容易就業的專業,比選擇學校更重要。
3.學校各方面情況差不多時,優先考慮專業?,F在有的高校實行按大類招生,同學入校后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選專業,在這種情況下可優先選擇學校。
4.如果大學畢業后想繼續深造,則應該打好專業基礎,為今后的長遠發展目標做好規劃。可能同學選擇的專業所處學校的牌子不是太響亮,但是如果同學能把專業學得很好,本科就讀的學校不僅不會帶來負面影響,而且還可以為同學以后考入更好的學校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選學校的情況也有四種
1.學習成績優秀,在省級重點中學年級排名位于前列的考生,應首選名牌綜合大學,在此前提下選擇自己相對喜歡的專業。切忌以專業定學校。因為在名牌綜合大學里,即使同學對專業不滿意,在入學后仍有很多轉系、轉專業、修第二學位、第二專業等二次選擇的機會。
如果是以專業定學校,這部分同學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發揮,特別是選擇了那些操作性很強、專業面很窄的工科專業,當想跨學科學習或轉系、轉專業時,便會發現由于專業的限制,困難重重。
2.學習成績中等的考生,似乎可選擇的學校數量多,專業也多為操作性很強的工科、社會科學及相關專業,機會要多于學習成績優秀的考生。
但事實上是,由于這部分考生為數眾多,高攀不上去,低又不肯屈就,可選擇的余地就變得很小了。對于這部分考生的志愿,應選擇地理位置相對較偏遠的名牌學校,這樣可選擇的余地會變得更大,競爭會小些,同時也有益于今后的發展。
3.對于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考生,選學校更為重要。特別是那些考試成績在當地一般本科或專科錄取批次控制線上下浮動的考生。
應當承認,這部分同學的高考競爭能力相對于前兩類同學要弱一些,所以,選擇一所位置較偏、所設專業又不太“熱”的學校,就很有可能被錄取,甚至還有可能提高一個批次錄取。
每年都會有部分農業、林業、石油、地質、礦業、師范院校由于生源不足,導致降分錄取,而那些處于??品謹刀蔚牡谝恢驹笀罂歼@類學校的本科專業的考生,則都順利地被這些院校錄取到相關的本科專業就讀。
4.如果同學大學畢業后打算直接就業,可以考慮優先選學校。因為大學畢業后直接就業,應聘時學校的牌子相對而言顯得更重要。
結合實際好選擇
上面說的是一般原理,當然不能一概而論,大家要綜合起來考慮。根本的一條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做出選擇。
如果同學有明確的專業方向,就要對開設這個專業的院校進行一番認真考察,進行比較后再選擇。有些大學名氣雖然很大,卻有可能在某個專業上“輸”給學有專攻而名氣稍遜的其他大學。
舉例來說,清華大學的名氣肯定比中國人民大學的名氣大,但如果同學要學新聞專業,中國人民大學就是首選。因為中國人民大學的新聞專業是我國唯一的新聞學重點學科,其畢業生是我國新聞界首選。
清華大學的新聞專業起步較晚,在教學經驗和實力上都不如中國人民大學。即使考慮到綜合素質的培養,中國人民大學與清華大學的綜合實力相差也并不是很大。所以綜合權衡,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新聞專業更好一些。
另外,專業方向也可以決定選什么類型的學校。例如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如果想做一名教師,因為需要有教學實習經驗和教師修養課程,選擇師范類院校會比綜合類院校更容易就業;如果想做文秘或記者,在綜合類院校就能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比較適合文秘或記者工作。
看過2017高考填報志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