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九九视频_亚洲午夜一区_亚洲女人天堂色在线7777_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_成人7777_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計劃總結網 > 考試 > 學歷類考試 > 高考頻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綜合試題

時間: 劉惠2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在試題方面的重大變化之一是開放性試題,它注重對學生地理學習能力、思維過程、創新精神、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考查。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高考地理綜合試題,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地理綜合試題及參考答案

  桑基、蔗基、菜基魚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傳統的農業景觀和被聯合國推介的典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基塘農業用地大部分變為建設用地,保留下來的基塘也變為以花基、菜基為主。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該地基塘轉變為建設用地對局地氣候的影響是( )

  A、大氣濕度增高 B、大氣降水增多

  C、近地面風速增大 D、氣溫變率增大

  2、農民用花基、菜基魚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質量 B、節省勞動力

  C、促進生態循環 D、提高經濟收入

  3、桑基、蔗基魚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

  A、與當地產業發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區推廣的價值

  C、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不相符 D、不適應當地水熱條件的變化

  【答案】1.D 2.D 3.A

  【解析】

  試題分析:

  1、該地基塘轉建設用地,濕地面積減少,蒸發到大氣中的水汽量減少,大氣濕地降低,大氣降水減少,大氣比熱容減小,氣溫變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風速減小,故答案A,B、C錯誤,選D。

  2、隨著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發展,對花卉、蔬菜需求不斷增長,花卉、蔬菜市場不斷擴大,農民用花基、菜基魚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直接提高經濟收入,故答案D。

  3、自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由原來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逐漸轉變為以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傳統的基塘農業與當地產業發展方向不一致,導致大部分濕地變為建設用地。故選A。

  【考點定位】本題組主要考查區域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具體考查濕地減少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產業結構變化和農業地域類型。

  【名師點睛】本題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引起的地理環境變化為背景,分析判斷濕地減少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產業結構調整的原因及其帶來的變化。第一小題抓住“基塘轉變為建設用地”即濕地減少,地面建筑物增加,選對不難;第二題注意區別“花基、菜基”和“桑基、蔗基”的差異,“花基、菜基”主要面向城市市場,經濟效益高,需要的勞動力多;第三小題分析時主要結合材料“傳統的基塘農業用地大部分變為建設用地”,指出了轉變的主要原因即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產業發展方向的變化。

  (2015•重慶卷)馬爾代夫是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的著名島嶼。2014年12月4日,馬累海水淡化廠設備摧毀導致該島淡水供應中斷。應馬爾代夫政府請求,中國政府及時向其提供了飲用水等物資和資金援助。下圖是馬爾代夫部分區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以下問題。

  10.大氣降水是該國的淡水來源之一,圖中所示區域降水類型多為( )

  A.臺風雨 B.地形雨 C.對流雨 D.鋒面雨

  11.該國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有( )

  ①水土流失 ②霧霾嚴重 ③珊瑚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中國一架滿載飲水用的飛機緊急從廣州飛往馬累,若北京時間12:00出發,經4小時到達馬累,機長身高為1.8m,到達時其在機場地面的身高影長接近于(tan55°≈1.43, tan65°≈2.14)( )

  A.0.6m B.1.2m C.1.8m D.2.4m

  【答案】10. C 11. D 12. B

  【解析】

  試題分析:

  10.該國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大氣垂直運動旺盛,因此對對流雨。

  11、馬爾代夫位于熱帶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水熱充足,植被覆蓋率高,不易發生水土流失;該國大氣對流運動旺盛,且旅游業是支柱產業,環境污染少,基本無霧靄;該國主要有眾多珊瑚島組織,隨著旅游業發展,珊瑚退化成為該國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使該國面臨威脅。

  12、北京時間即東八區、120°E地方時,飛機于北京時間12:00出發,4小時后120°E地方時為16:00,此時馬累(約75°E)地方時約為13:00.12月4日,太陽約直射20°S,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可計算出此時馬累(約4°N)的正午(12:00)太陽高度角約為66°,則該日該地13:00市的太陽高度從66°減小到0°,大約每小時太陽高度減少11°)。太陽高度角是太陽光線和地平面的夾角,其正切值等于物體長度和其影長的比值,即tan55°=1.8m/影長,可計算出影長約為1.2米。

  【考點定位】該組題目主要考查降水類型判斷、區域環境問題類型以及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等。

  【名師點睛】該組試題以區域地理事件為背景,以區域水資源問題為切入點,采用區域地圖的方式展示地理信息,重點考查降水類型、區域環境問題以及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等主干知識,將自然特征、人類活動等放到具體區域加以考查,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域性等特征。注重學生獲取信息能力(區域地理位置)、知識遷移能力(區域自然環境特征、環境問題等)和地理計算能力(時間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計算等)的考查。

  (2015•新課標全國1)甘德國際機場(圖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樞紐之一,當時幾乎所有橫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經停該機場補充燃料,如今,橫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經停此地。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4. 導致甘德國際機場成為世界上最繁忙機場的主要因素是( )

  A. 位置 B. 經濟

  C. 地形 D. 人口

  5. 甘德國際機場失去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區經濟發展緩慢 B. 橫跨北大西洋航班減少

  C. 飛機飛行成本降低 D. 飛機制造技術進步

  6. 一架從甘德機場起飛的飛機以65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1小時候后該飛機的緯度位置可能為( )

  A. 66.5°N B. 60°N

  C. 53°N D. 40°N

  【答案】4、A 5、D 6、C

  【解析】

  試題分析:

  4、該機場位于北大西洋空中航線的必經之處,該機場位于紐芬蘭島上。該島是北美洲的最東端,飛機在飛離北美洲,飛往歐洲地區最后的補給點。也是由歐洲飛往北美地區航線上,在飛近北美大陸時第一個的補給點。故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其成為最繁忙的機場。A正確。

  5、隨著飛機制造技術的發展,飛機載油量增加,單位距離能耗降低,飛機攜帶的燃油可滿足橫渡大西洋的需要,已無必要經過該航空港。D正確。

  6、該機場位于50°N附近,假設該飛機沿經線飛行,在1小時內飛過650千米,約6個緯度。因此該飛機所在緯度最高約為56°N,最低約為44°N。故C正確。

  考點:航空運輸、距離計算。

  【名師點睛】本組試題取材現實生活,以甘德國際機場位置圖為載體,以航空運輸發展為背景,考查交通運輸行業的變化對某地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影響,及利用經緯網計算距離的主干知識。試題強調考查考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注意對材料中的關鍵詞“補充燃料”的理解,即加油。

  (2015•重慶卷)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寒露節氣在每年公歷10月8日左右。據此回答以下問題。

  1.“露氣寒冷,將凝結”是寒露時節的天氣現象,可引起我國這種天氣現象的氣壓系統是( )

  A.蒙古高壓 B.印度低壓 C.阿留申低壓 D.夏威夷高壓

  2.“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間描述寒露時節農事活動的諺語。在下列地區中,該諺語描述的農事活動場景最可能出現在( )

  A.珠江三角洲 B.柴達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3.地球繞太陽一周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0°,則寒露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 )

  A.15° B.105° C.195° D.285°

  【答案】1.A 2.D 3.C

  【 解析】[來源:學科網]

  試題分析:

  1、寒露節氣出現在秋季,此時蒙古高壓勢力逐漸增強,受其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吹較為寒冷的偏北風,導致氣溫減低,形成寒露。

  2、諺語說明該地區既種植小麥,又種植棉花。選項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為季風水田農業和基塘農業;柴達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熱量不足,不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渭河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且為平原地形,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

  3.春分日為每年3月21日前后,寒露日為每年10月8日前后,地球繞太陽公轉導致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根據地球公轉一周(約為365天)為360°,約為每天公轉1°,則可計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195°。

  【考點定位】該組試題主要考查影響我國的天氣系統、我國的農業分布、地球公轉特點等。

  【名師點睛】該題組以二十四節氣為切入點,將天氣系統、農業活動、地球運動等主干知識放在同一題組,凸顯了近年來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識考查的特點,要求學生能夠根據題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氣寒冷,將凝結”、“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等),結合所學知識對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現象(農業活動)分析等做出準確推斷,注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地理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015•浙江卷)浙江古代盛產青瓷,其中越窯生產的青瓷(越瓷)遠銷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東部地區等。古代越瓷貿易主要以風力和洋流為動力,晴夜觀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內到達非洲。下圖為越瓷外銷西南航線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 與陸路運輸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貿易選擇海運方式可( )

  ①縮短路程 ②增加運量 ③減少貨物破損 ④增強貿易靈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輸出越瓷的貿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會在( )

  A、甲處夜觀北極星定向 B、乙處借船右后方風作動力

  C、丙處見到河水的暴漲 D、丁處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答案】1、C 2、B

  【解析】

  試題分析:

  1、讀圖,與陸陸運輸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貿易選擇海運方式可遠銷東亞、東南亞、南亞和非洲東部地區,增強貿易靈活性,④對;輪船運量比車馬運量大,可增加運量,②對;海運的路程長,①錯;海上風浪大,不能減少貨物破損,③錯。C對。

  2、在輸出越瓷的貿易航程中,甲處臨近赤道,北極星高度太低,不易被看到,不能利用北極星定向,A錯;乙處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可借助船后方風作動力,B對;丙處為熱帶沙漠氣候,很難見到河水的暴漲,C錯;丁處半島受離岸風及季風影響,沿岸多沙漠分布,看不到大片的草地,D錯。

  【考點定位】: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大氣環流分布規律,洋流分布規律,不同區域自然環境特征差異。

  【名師點睛】通過讀圖分析,學生應能判斷出海運的路程遠了,同時學生要熟悉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也應知道古代陸路運輸的工具以車、馬、駱駝等為主,運量比輪船要小的多。陸路運輸的顛簸是硬性碰撞,瓷器易損壞。海運中船只的搖晃是和緩的,可以減少碰撞損失。古代航海晚上只有靠北極星定向,北極星的高度等于當地的地理緯度,緯度太低,不易看到北極星。利用風力和洋流行駛,所以要掌握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律、洋流的分布知識。乙處是季風洋流,航向西行,東北季風在右后方。

  (2015•安徽卷)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略圖,完成下列問題。

  27、圖示區域西部沿海地區降水豐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氣旋頻繁過境 B、受沿岸寒流影響

  C、東北季風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風帶來豐沛水汽

  28、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是( )

  A、風力堆積 B、風力侵蝕 C、流水堆積 D、流水侵蝕

  29、下列選項中,符合乙地農業地域類型特點的是( )

  A、機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經營方式粗放 D、糧食單位面積總產量低

  【答案】27.D 28.C 29.B

  【解析】

  試題分析:

  27.從圖中的經緯度或者海陸輪廓、特殊地理事物(安達曼海、泰國灣等)可以判斷該區域為東南亞地區。該區域西部瀕臨印度洋,沿海地區降水豐富的原因是夏季受來自于印度洋上西南季風的影響,帶來豐沛水汽故D正確。

  28.甲為湄公河入海口處形成的湄公河三角洲,為河流下游流速降低,從上中游攜帶而來的泥沙隨著流速降低沉積下來所形成故C正確。

  29. 該區域水熱豐沛,是世界主要的水稻種植區,乙地農業地域類型為水稻種植業或者為季風水田作業,該題考查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農田地塊小,機械化水平低;季風不穩定,水利工程量大;需投入大量勞動力進行所謂的精耕細作,為勞動密集型農業;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靠傳統經驗種植,科技水平低等。故B正確。

  考點:考查區域定位及區域地理特征、地貌成因、亞洲水稻種植業特點等。

  【名師點睛】該題以世界某部分區域圖為材料,考查學生的空間定位、知識遷移和綜合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確定是東南亞地區,可以根據經緯網或者泰國灣來判斷出東南亞,然后再判斷該區域的氣候類型,從而區域西部沿海地區降水豐富的原因;甲地地貌是河流地貌,結合書上所學知識,在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類型的區別,位于河流入海口出的三角洲地貌是屬于堆積地貌;第3問,難度不大,只要判斷出乙地農業地域類型是水稻種植業,結合書上的結論就很快得出答案。所以,總體上,該題組難度不大,學生對屬于基本知識、基本原理掌握好就行。

  (2015•廣東卷)11.調查研究發現,內蒙古東部某農牧交錯區(43°32′N—44°32′N)居民點的密度,陰坡大于陽坡。其合理的解釋是陰坡冬半年( )

  A. 凍融作用影響小,房屋地基較穩定 B. 正好地處背風坡,利于抵御強寒潮

  C. 積雪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麥越冬 D. 采光更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43°32′N—44°32′N)地區,冬季漫長,受到凍融作用的強烈影響,對建筑物的地基破壞大,而陽坡上,冬季白天受太陽輻射比陰坡多,日夜溫差大,導致凍融作用在陽坡上比陰坡上大,所以居民點多分布在陰坡上;而陰坡為北坡,為西北風的迎風坡,氣候寒冷;陰坡減少較少,且積雪較厚不利于牲畜越冬;陰坡采光條件差。故選A。

  考點:中國氣候和聚落分布。

  【名師點睛】此題難度較大,廣東15年高考選擇題最難的一道題,主要是考查知道點較新,學生不容易理解,同時學生對選擇項中“凍融作用”這個概念不理解,因而導致得分較低。凍融作用,是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土壤或巖層中凍結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凍結,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凍結,這種融化、凍結的過程稱為凍融作用。(2015•江蘇卷地理)2015年是“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戰略積極推進年。下圖為“一帶一路”主要線路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3. 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東、西部沿海地區差異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東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廣人稀

  B.東部城市化進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來源:學科網]

  C.東部產業結構層次高,西部資源密集型產業發達

  D.東部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西部農牧業發達

  14.某年6月至8月,一艘郵輪沿“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福州出發,經孟買到威尼斯,下列對沿途地理現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經南海時,遭遇梅雨陰雨連綿 B.經阿拉伯海時,多逆風逆水

  C.經紅海時,可見沿岸大片森林 D.經地中海時,遭遇連日狂風暴雨

  【答案】13.B 14.B

  【解析】

  試題分析:

  13.從圖中可以看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地跨亞歐兩洲,東部、西部人口都稠密,中部地廣人稀,答案A錯;東部主要是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當前城市化進程快,西部主要是歐洲,多屬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高,答案為B正確;東部產業結構層次低,多資源密集型產業,西部產業結構層次高,經濟發達,答案C錯誤;東部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西部屬于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農牧業比重小,答案D錯誤,故答案選B。

  14.游輪航行時間是6月至8月,陰雨連綿的梅雨發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故答案A錯;此時阿拉伯海盛行西南風,洋流自西向東流動,所以多逆風逆水,答案B正確,紅海兩岸絕大部分屬于熱帶沙漠氣候,不可能看見大片森林,答案C錯誤,此時地中海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干燥,答案D錯誤,故答案為B。

  考點:本題考查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

  【名師點晴】本題組以熱點話題“一帶一路”為切入點,以亞歐大陸和周邊地區為背景材料,具體考查“一帶一路”自然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第一小題具體考查“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關鍵是對已學知識的調動和運用,沿線東、中、西三個區域人類活動有較大差異;第二小題考查“一路”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具體沿線氣候特征,解決該題時應注意輪船航行的時間段——6月至8月,再去判斷各地的氣候特征。

  (2015•四川卷)2013年4月5日,我國帆船物駕駛“青島號”帆船榮歸青島港,實現了中國人民首次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圖1為此次航行的航線圖,據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1、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風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臺灣海峽 D、臺灣海峽→青島

  2、帆船返回青島港當日,青島( )

  A、日出東南方向 B、于地方時6時前日出

  C、晝長較廣州短 D、正午物影較春分日長

  【答案】1、A 2、B

  【解析】

  試題分析:

  1、4月5日榮歸,航行時間在此之前。根據圖中航線位置,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航段主要在西風帶范圍內,順風順水,A對。非洲以南→南海之間在南半球是東南信風帶,不是順風,赤道是無風帶,也難利用,B錯。南海→臺灣海峽時段,大概在春季,風力不明顯,C錯。臺灣海峽→青島時段,季風不明顯,不是利用風最方便的時段,D錯。

  2 、帆船返回青島港當日,是4月5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進入夏半年。青島日出東北方向,A錯。晝長大于,于地方時6時前日出,B對。夏半年,緯度越高,白晝越長,晝長較廣州長,C錯。太陽直射點在向北移,所以正午物影較春分日的短,D錯。

  考點:本題考查氣壓帶、風帶分布規律,洋流分布規律,地球運動基本知識,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名師點睛】

  材料中只告訴了到達時間,是帆船航行,說明要借助風力和洋流的力量。要根據圖示航線的位置,判斷所在風帶,所經海區的洋流狀況。所以要熟悉氣壓帶、風帶知識,洋流分布規律及特征。運用所學的地球運動的基本知識,地球自轉、公轉的地理意義分析。自轉的意義包括地方時、晝夜交替現象、地轉偏向力。公轉的意義包括晝夜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四季更替、五帶劃分。

  (2015•海南卷地理)高考剛結束,小明同學到我國某省進行為期半個月的旅游,旅游期問,小明既領略了高原風光,又穿越了高山峽谷,還參觀了橡膠園。據此完成以下問題。

  18.小明旅游的省是( )

  A.云南省 B.海南省 C.貴州省 D.廣東省

  19.某天的下午l點20分,太陽直射小明頭頂。此時他可能位于( )

  A. 23°N, lOO°E B.23°N, 120°E

  C. 24°N, lOO° E D. 24°N, 120°E

  20.小明所參觀的橡膠園比其他國家的橡膠園位置偏北,這是因為( )

  A.山地高原阻擋冷空氣南下 B.氣候干燥,太陽輻射強

  C.當地土壤營養物質豐富 D.河流眾多,灌溉條件好

  【答案】18.A 19.A 20.A

  【解析】

  試題分析:

  18.從材料提供信息可知,該地既有高原分布,又有高山峽谷和橡膠園,符合上述特征的是云南。云南位于我國西南地區,緯度較低,熱量充足,適宜橡膠種植;位于云貴高原,且其西部處于我國地勢第一、二階梯過渡地帶,地形為高山峽谷相間分布。

  19.由于目前黃赤交角度數為23°26′,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26′之間來回的移動,因此該日太陽直射點可能直射23°N,而不可能直射24°N。我國采用的是東八區的區時,即120°E的地方時,該日下午13:20時,太陽直射該地,該地地方時為12點,根據地方時變化規律可計算出該地位于100°E。

  20.熱量是影響橡膠生長的主導因素,小明所參觀的橡膠園比其他國家的橡膠園位置偏北,說明該地熱量條件優于同緯度其他地區,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該地北部山地高原阻擋了冷空氣南下。

  【考點定位】本小題主要考查區域定位、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農業區位因素等。

  【名師點睛】該組試題以文字材料呈現地理信息,綜合考查區域定位、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以及農業區位因素等知識。對于第一小題而言,材料中所給出的“高原”、“高山峽谷”、“橡膠園”等地理信息的準確提取是區域定位的關鍵。第二小題依然是區域定位的問題,該題的創新之處在于將區域定位和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相結合,其實質還是考查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第三小題則將考查重點放在特殊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原因分析上,即考查非地帶性因素對氣候的影響,一般可從地形、洋流等方面著手。

  圖片來源:學科網

174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人巨大超大video | 免费看黄软件大全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 | 日本特黄在线观看免费 | 日日摸日日添夜夜爽97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 全免费午夜一级毛片一级毛 |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丫网址 | 欧美亚洲图片小说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国a | 欧美韩国日本一区 | 目韩一区二区三区系列片丶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另类bbbxxxxx另类 | 两性高清性色生活片性高清←片 | 久久不卡 | 日本高清视频不卡 | 中文字幕日本不卡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 | 真正全免费视频a毛片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伦理 | 日本免费xxxx| 免费观看又污又黄网站日本 | 全免费观看a级毛片 | 欧美精品一级 | 日本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网 | 天天操免费视频 |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给综看 | 国产成人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 一级三级黄色片 | 人人爽天天爽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 日本免费不卡一区 | 99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 欧美视频三区 | 青青操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