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怎么才能提分
抓住一輪復習,全面掌握基礎知識
“能力為主導,知識為基礎”是高考永恒的話題。高考試題無論怎樣變化,都是地理基礎知識的不同演繹和遷移,即使是綜合試題也是在基礎之上的綜合。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就很容易在考試過程中遇到障礙。一輪復習正是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盤點的階段,因此,同學們一定要重視這個階段的復習,力爭做到“當天內容及時消化,每單元知識及時鞏固”,力爭吃透每個知識點。
重視地圖,將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高考試題也往往以地圖為切入點,近年來高考試題的采點甚至出現微觀、局部地區,這就要求同學們有很強的讀圖能力和區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學們平時應注重讀圖、填圖、默圖、甚至描圖訓練,只有把所有的知識都落實到地圖上,才能切實提高解題能力。
關注時事熱點、聯系生活實際
地理時事熱點問題、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都是地理學科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歷年高考命題的理想切入點。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這些問題,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現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問題的解決措施、了解某些工程發展的最新進展、將某些時事與相關地理知識聯系起來等。同學們平時應注意經常看報,學會發現時事中隱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編一些地理時事題與同學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學會用規范的地理語言表述
地理高考說明中要求“進行文字準確、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的表述”。有的同學客觀性試題做得相當不錯,但進行文字表述時卻常常不能到位,不是關鍵字抓不住,就是語言邏輯出現問題,使本該得到的分丟失。關鍵在于,平時就沒有使用規范的地理語言進行記憶與表述。課本是我們學習規范地理語言的重要工具,從現在起,同學們應盡量使用課本語言進行表述和記憶,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表述習慣。
高考地理學習三大方法推薦
1.豐富聯想,詞圖對照
一味背圖、填圖是乏味的。應根據人和動物共有的反射機制,對信息源做恰當處理。采用多辦法刺激,以獲得運動記憶和情緒記憶的效果。把抽象的地圖符號化作具體物象激發聯想,如柴達木盆地區域圖有礦區,有鐵路,編成“冷湖向東把魚(魚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錫山(錫鐵山)下,揮汗(察爾汗)砍得格爾木,火車東運到茶卡”,一邊看圖一邊誦詞,很快就能記住這部分圖。
2.要點精減,信號提示
對地圖承載的信息要分析、加工、分化、改組;提高其精度;縮小范圍,排除干擾渠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以示意圖為基礎,先易后難,如鐵路采取干線為本,樞紐填準,變曲為直的辦法,就易掌握。
(2)用單色筆和多色彩筆勾畫插圖,然后再和地圖冊對照。這樣先看“黑白”后看“彩電”,可起突出重點,互相彌補作用。
(3)對難記內容進行強化,揭示區域圖的關鍵點,如在圖例練習課和快速查圖比賽中可不停地揭示,如“水電站應畫在水庫的上游還是下游?”“基爾運河是在國界上通過嗎?”“石太線的中點是哪個礦區?”“吳哥窟畫面上有幾個塔?”等等。
(4)抓住文字特征,簡化信號。如在學習朝鮮東部港口時,讓邊看圖邊吟誦“清津金(策)、咸興興(南)、無山(釜)山”,這樣,省時省力又好記。
3.閱圖憶文,看文思圖
掌握地圖的落點應放在發現特征、理解概念、揭示規律、闡明成因上。如果片面閱圖而不思文,顯得支離破碎。反之死記課文,地理概念失去具體形象的支持,必然造成張冠李戴、桃李不分。尤其高生抽象發展很快,語言表達較強,教學中要訓練學生寫讀圖說明文,提取說明要點,開展課后討論活動,把課本活化于地圖之中。
高考地理常考知識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高考復習五大注意事項
1、高考復習列清單,定目標
高考復習想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那么首先就要明確自己要學什么,而列清單就是很好的方式。很多同學都是自己在腦子里面隨便想一下,然后像無頭蒼蠅一樣,想到什么做什么,這樣其實沒有目的性,很容易導致高考復習效率低下。找一張白紙,把當天的高考復習任務以清單的方式寫下來,比如英語單詞50個、語文背誦課文2篇等等。
2、高考復習適當逼自己學習
高考復習有時候自己情緒受到干擾,經常覺得沒有思路,不知道從哪里開始。這個時候一定要強勢一點,逼自己一把,比較煩躁的時候不能太由著自己性子,適當的逼迫一下,學著學著就進入狀態了。高考復習當然如果真的是極度煩躁,那么就不要強迫自己,適當的調整情緒還是必要的。如果只是單純的抵觸情緒,那么逼迫一下也無妨。
3、高考復習學會主動休息
大家都知道學累了要休息,但是很少聽到主動休息。所謂的主動休息就是在自己學到一定時長的時候,主動停下來,趴在桌上放空大腦休息5分鐘。我記得高中上課的時候,因為課程安排很緊,導致課堂上很多同學精神狀態不好,語文老師會要求所有人趴下,什么都不許想,休息5分鐘然后再上課。其實是一樣的道理,我們不要一味的追求學習的時長,要學會主動休息。
4、高考復習利用15分鐘進入狀態
研究表明,一個人要集中精力做某件事,高考復習最開始的15分鐘至關重要,通常我們進入狀態需要15分鐘。所以當你決定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前15分鐘,一定要自己靜下來。等你堅持學習15分鐘進入狀態后,你會慢慢進入忘我狀態。
5、高考復習要清空與當前任務無關的事物
學習的時候最怕被外界事物打擾,尤其是有些同學因為“免疫力”不強,總是被周遭的環境影響。想要提高高考復習學習效率,一定要找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沒有外物來打擾。如果桌面上有很多與學習無關的事物,請一并清除,比如零食、手機,甚至如果你復習數學,那么只留下跟數學有關的,其他的都暫時收起來。
高考復習三大技巧
1、高考復習巧用心理暗示
“已經高三了”的心理暗示比什么都重要。人的成功最重要的莫過于知道自己處于什么樣的情形,下一步要做什么。高考復習潛意識地意識到自己“已經高三了”,默默地告訴自己不能我行我素了,養成這樣的習慣那就意味著良好學習狀態的到來、成功的開始。
2、高考復習巧尋讀書環境
要尋找最佳的環境讀書。學校環境自不必說了,主要是在校外的環境。無論是晚上還是周末,建議盡可能少呆在家里。可以跟兩三個同學一起去圖書館最好,又安靜、又有氣氛,有問題還能問,累了也可以一起玩玩。
3、高考復習巧定學習計劃
模擬課程表安排好每天課余時間學習計劃表,列出每天的學習科目和學習時間段,并盡量詳細地列明早、中、晚的學習、休息、鍛煉安排。同時,每科兼顧到吸收、復習、練習、歸納、預習五大環節。定下學習計劃表后,盡量排除干擾,堅決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