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城市專項訓練
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并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高考地理城市專項訓練,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地理城市專項訓練及參考答案
(2017•新課標Ⅰ卷)圖1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于2017年3月25日。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同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如今,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左圖),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右圖)。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此完成1—3題。
圖1
1.當地自然植被屬于
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
2.造成圖示綠化隔離帶景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該街道兩側
A.用地類型差異 B.居民愛好差異
C.景觀規劃差異 D.行政管轄不同
3.圖示常綠灌木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景觀植物,制約其栽種范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氣溫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2.兩側用地類型相同,均為綠化用地,排除A;隔離帶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觀賞功能,且種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響,排除B;根據材料中提到,數年前兩側植被類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綠化隔離帶景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該街道兩側分屬不同的行政
管理部門。
3.由于常綠灌木冬季不落葉,所以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景觀植物。景觀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營造城市景觀,因此需要保持常綠。而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氣溫低,大多數植物都在冬季落葉,故制約常綠灌木栽種范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氣溫,氣溫低,熱量不足,制約了常綠灌木的栽種范圍。
考點植被類型及影響因素影響綠化隔離帶景觀差異的原因
【點睛】第2題,不少考生錯選認為造成圖示綠化隔離帶景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該街道兩側景觀規劃差異,同為隔離帶的行道樹,其規劃相同,材料提到數年前道路兩側綠化隔離帶為同一標準栽種,都是綠化隔離帶用地,街道兩側,距離近,居民愛好不可能差異這么大。
(2017•新課標Ⅲ卷)某條城市地鐵線穿越大河,途經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圖2示意該地鐵線各站點綜合服務等級。據此完成4~6題。
圖2
4.地鐵站點綜合服務等級的高低主要取決于
A.站點的用地面積 B.周邊的人流量
C.站點的信息化水平 D.周邊的環境質量
5.根據所處區位和地鐵站點綜合服務等級,推測甲、乙、丙站點沿線區域為
A.中心商務區 B.森林公園
C.大型住宅區 D.產業園區
6.該城市空間形態的形成最有可能
A.圍繞一個核心向四周擴展 B.沿河流呈條帶狀延展
C.圍繞多個核心向四周擴展 D.沿交通線呈條帶狀延展
【答案】4.B 5.A 6.C
【解析】4.地鐵主要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在人口流動量大的區域設置站點,能夠及時分散和輸送流動人口,而且流動人口數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務和設施越齊全,站點的綜合服務等級越高,故選B項。
考點城市服務等級、城市空間形態。
【點睛】中心商務區是一個城市現代化的象征與標志,是城市的功能核心,是城市經濟、科技、文化的密集區,一般位于城市的黃金地帶。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貿、文化、服務以及大量的商務辦公和酒店、公寓等設施。具有最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環境,有大量的公司、金融機構、企業財團在這里開展各種商務活動。
(2017•天津卷)天津既有優美的盤山自然景觀,又有海河沿岸的歷史遺跡。讀圖回答1—2題。
1.盤山從山頂至山腳分上、中、下三盤,夏季常出現“三盤暮雨”的現象。圖1中受“三盤暮雨”影響最明顯的自然景觀是
A.a B.b C.c D.d
2.目前,天津部分稱“沽”的村落(圖2所示)已難尋覓,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擴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遷移 D.文化的融合
【答案】1.C 2.A
【解析】
考點自然景觀的形成、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點睛】本題以天津的旅游景觀和村落分布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景觀的形成和自然要素的相互關系,自然環境對聚落分布的影響和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等相關知識,需要利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進行分析,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第1題,在理解“三盤暮雨”景觀形成的基礎之上獲取有效信息,明確飛瀑景觀主要是流水流經落差較大的區域而成,受區域降水量的影響最大,因此下盤飛瀑受“三盤暮雨”的影響最大;第2題,要結合圖示信息獲取稱“沽”的村落的分布特點,進而根據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分析稱“沽”的村落消失的原因。
(2017•江蘇卷)圖11為“我國某城市制造業企業數量及其空間分布變化圖”。讀圖回答21~22題。
21.該城市0—6km的中心城區企業數量
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減少
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減少
22.2004年之后,該城市已進入
A.工業化初期階段 B.工業化中期階段
C.郊區化階段 D.逆城市化階段
【答案】21.AD 22.BC
【解析】
21.讀圖可知,該城市0—6km的中心城區企業數量,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又減少。
22.2004年之后,中心城區制造業企業數量減少,大量企業向郊區遷移,說明該城市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處于郊區化階段。
考點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
(2017•江蘇卷)B.[城鄉規劃]圖21為“我國某城鎮發展現狀和規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該城鎮規劃的空間形態由集中式向組團式發展,其優點有_______。(3分)
(2)為發展工業,該城鎮將工業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慮的自然條件主要有_______。W處規劃為工業倉儲用地的理由有_______。(5分)
(3)為使城鎮五個組團緊密聯系,形成有機整體,規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2分)
【答案】
(1)功能相對獨立,互相影響少;發展空間大;有利于居住環境改善
(2)地形平坦;城鎮盛行風下風向;城鎮河流下游靠近工業區;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3)加強各組團聯系的道路和橋梁建設;優化城市結構;合理布局各類城市用地(任答兩點)
【解析】
(3)為使城鎮五個組團緊密聯系,需要加強各組團聯系,主要通過道路和橋梁建設,優化城市結構;合理布局各類城市用地,各組團之間分工合作,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考點城市發展規劃及其變化。
【點睛】組團式城市是指由于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城市用地被分隔為幾塊。進行城市規劃時,結合地形,把功能和性質相近的部門相對集中,分塊布置,每塊都布置有居住區和生活服務設施,每塊稱一個組團。組團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并有便捷的聯系。如合肥市由三個組團構成,綠帶楔入城市中心;宜賓市由五個組團組成。若組團之間的間隔適當,城市即可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又可獲得較高的效率。大部分組團式城市都是中心城區在初期發展時吞并周邊縣市形成的。
圖片來源:正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