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復習資料
地理,是文綜的其中一個科目,也是我們高考時會出現的考試科目。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復習資料,供大家參閱!
高考地理復習資料
政治經濟地理格局
⑴第三世界長期貧困落后的原因:①自然災害頻繁,人口自然增長率高;②長期受殖民統治掠奪,經濟基礎差;(歷史根源)③長期內亂,社會動蕩不安;④經濟結構不合理,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根本原因)
⑵我國(發展中國家)如何吸引外來直接投資,促進經濟發展:①持續的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投資商;②制定有效的產業政策: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勞動密集和資源密集型產業;③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質;④爭取國內、國際穩定的政治局勢。
⑶中國為什么要加入WTO?①當前世界國家、地區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②可增強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交流,提高我國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強產品的競爭力,改善出口商品構成;③利于改變國際經濟舊秩序,提高我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的地位。
⑷解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是:改變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起相互尊重主權、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⑸跨國公司:
國外組織生產的原則(跨國公司采取全球化戰略):①在資本過剩的國家籌集資金;②在原材料和勞動力低廉的國家加工產品;③在物資短缺的國家銷售產品。
跨國公司進軍我國的利與弊:
利:引進資本和技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利于我國經濟同世界經濟接軌。
弊:對我國傳統工業造成沖擊。
⑹阿以沖突和平解決步履維艱。主要原因是:
內因:①巴勒斯坦問題;②耶路撒冷問題;③被占領土問題;④水源問題。
外因:⑤帝國主義國家維護其全球戰略利益,插手中東事務。
⑺歐盟問題:
①歐盟的成立對世界格局有何影響?歐盟成立后,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美、日、歐多足鼎立的局面,使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②歐盟的成立說明了什么?歐盟的成立說明在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的同時,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迅速增強,從而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⑻西亞地區倍受西方列強關注,原因:①西亞石油資源豐富,是西方列強主要的能源供應地;②地處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戰略位置重要。
港口的建設:上海、紐約、天津等。
⑴荷蘭的鹿特丹的區位因素:
自然區位:①位于萊茵河口,河海聯運便利;②港闊水深,不淤不凍;③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社會經濟因素:①經濟腹地廣闊;②位于第二條歐亞大陸橋的終點,連接歐亞大陸兩岸。
③以鹿特丹為依托。
⑵上海港的區位因素不利方面:三角洲地形坡度緩,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積,影響通航。
高考地理復習知識點
城市小專題
⑴分析我國武漢市的城市區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中國大陸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②處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長江、漢江匯合處,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轉。
社會經濟因素:①附近鐵礦、棉花資源;②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京廣鐵路穿過,交通便利;③科技發達;④勞動力豐富,素質高;⑤湖北省省會城市,華中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⑥現代工業、新興高科技產業(光谷)。(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棉紡織、光谷等)。
⑵第一批城市誕生的地區:
世界上一些大河沖積平原,如:長江黃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羅河中下游平原等。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條件,農業發達;便利的水運。
⑶上海市的發展:
A、優越的區位因素:①便捷的交通;②廣闊的消費市場;③高素質的勞動力;④寬廣的經濟腹地;⑤充足的商品供應;⑥豐富的農副產品;⑦雄厚的技術力量。
B、城市化問題:產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脹;用地規模擴大;
表現:①道路狹窄,交通堵塞;②居住擁擠;③綠地面積小,環境質量差;④用地緊張。
C、浦東新區的規模和發展:
作用:解決城市化問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有利條件:位置——接近上海繁華市區;面積——相當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開發空間大;水源——河網密集,水源充足;產業——農業為主,開發成本低。
城市規劃:①分為城市化地區和非城市化地區兩部分;②采取軸向發展與綜合組團相結合的布局形態;③縱橫交錯的快速干道和河流;④各種類型的綠地組成綠化體系。
建設成就:浦東新區已建成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
⑷城市道路網問題:
形式:環行—放射式方格--環行—放射式
作用:放射線: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為通達度最高的地區。
環線:縮短了城市各端點的距離,避免把大量人流、車流引入市中心,減少市中心的交通擁堵和交通污染。
⑸城市交通環境問題:
A、兩大問題:①交通線路擁堵;②交通環境污染
B、措施
解決交通線路擁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
解決交通環境污染:①實施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的技術措施;②廣種花草樹木,綠化美化交通道路;③合理規劃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⑹逆城市化問題:
原因:①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②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發展:英國---美國、西歐、日本---北歐(聯系經濟發展水平記憶)
表現:①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區萎縮;③中小城鎮發展迅速;④鄉村人口數量增多。
⑺城市中工業區區位特點及原因:
①不斷向市區外緣遷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緊張,工業企業污染環境的問題突出。
②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原因:工業生產活動的大量運輸需求。
(8)城市的區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于平原地區。因為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且有利于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筑投資,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區,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2)在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區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
2.氣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緯度氣溫適中,降水適度的沿海地區。
3.河流:河流對城市區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水和運輸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現在河運的起點或終點、河流的匯合處或河口。
(二)社會經濟因素
1.自然資源;
2.交通;
3.政治、軍事、宗教;
4.科技和旅游。
高考地理復習考點
交通
(一)、交通遺輸網中線的區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會經濟因素——決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區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從自然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1)地形:地勢平坦,對交通線的選擇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鐵路多要筑洞架橋;工程難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對航空影響小。
(2)地質: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滲漏;地質不穩定一加固地基,避開斷層等。
(3)氣候: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公路、鐵路;氣象災害(大風、霧等)——水運、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從人為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網——分配交通線上的客貨運量,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2)經濟:經濟發展了——客貨運量大增,資金充足;反過來,交通建設——加快物資流通,促進區域發展。
(3)資金——盡量減少橋梁、隧道,縮短里程,節省投資。
(4)人口分布——盡量聯系城鎮、人口稠密區,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線不要穿過城區,遠離重要文物古跡等。
(6)政治:京九線—一維持香港穩定與繁榮;進藏鐵路一加強援藏,鞏固國防等。
(7)科技——如在凍土上修筑鐵路的技術已解決等。
注:公路選線的分析方法:
(1)國道選線的一般原則:路線基本方向以直達運輸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盡量縮短線路長度,以節省運營時間。
(2)地方性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地方性公路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的需要為主,可以盡量多地通過當地的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
(3)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
①從宏觀上要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科技等因素;
②從微觀上考慮是在交通量最大、線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間尋求平衡。
(二)、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因素
1、交通運輸點的區位選擇同樣也要受社會經濟、技術、自然等因素的影響,但是不同的點主導因索是不同的。如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起決定作用;而對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來說,社會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從總體上說,點的區位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需要考慮場所條件、交通條件、客貨流集中程度等港口需要考慮自然條件(水域、陸域)、經濟腹地、城市等
2、影響港口的區位因素
(1)水域條件(包括航行條件、停泊條件)
河港:沿河,水深、流緩、河寬——提供淡水和空間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風浪的海灣
(2)筑港條件
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設備。
(3)腹地條件
經濟腹地:經濟腹地的大小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
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
(4)城市依托:城市為港口提供人、財、物的優勢,有利于港口建設和發展。
(5)政策條件
自由貿易港
對外開放港口
注: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決定港口的位置;社會經濟因素影響著港口的興衰。
應用:如分析紐約港的主要區位因素:①哈得孫河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風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證了入港航道應有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所需的空間;②哈得孫河口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筑以及紐約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條件;③紐約港的經濟腹地是美國最發達的東北部工業區,有多條鐵路通往美國各地;④紐約港以紐約市為依托,紐約市是美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人、財、物的優勢對港口的建設和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影響汽車站的區位因素
汽車站區位選擇的總原則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體地說,要考慮以下4個要素:①路寬;⑦與市內交通聯系;③與市外交通聯系;④工程量。
4、影響航空港的區位因素
(1)自然條件:航空港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①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②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③氣候條件:少云霧。
(2)社會因素:要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3)經濟因素:需要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三)、交通運輸中的點、線的典型案例與區位選擇
1、京九線、南昆線和青藏線區位選擇的異同
(1)從完善路網、經濟發展需要、人口與城市分布、自然條件、科學技術5個方面加以比較。
(2)突出共同點:社會經濟條件是主導因素,自然條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質條件的限制)。
(3)不同地位:京九線是全國南北干線,南昆線是西南地區出海通道,青藏鐵路有利于開發邊疆,加強西藏和內地聯系。
(4)不同的自然條件:京九線突出溝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線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鐵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氣候區,此處地質地貌復雜。
2、“西氣東輸”管道建設的區位因素分析
(1)建設“西氣東輸”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線地區的天然氣輸送到能源緊缺的東部沿海地區,最終到達上海市。
(2)沿線選點的主要區位因素:沿線油、氣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線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黃河并穿越多條河流。
看過高考地理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