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物理力學知識點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壓強:p=F/s(液體壓強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懸浮時:F浮=G物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Gh/Fs=G/Fn(n為滑輪組的股數
篇二
1. 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2. 機械運動——參照物
3. 機械運動——速度
4. 質量與密度:質量與密度的測量、密度特點與應用
5. 認識力——力和力的測量:力的定義、力的單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6. 認識力——重力
7. 認識力——摩擦力
8. 認識力——力的圖示和示意圖
9. 力的合成
10. 力的平衡:多個力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條件
11. 力與運動——牛頓第一定律
12. 力與運動——慣性
13. 壓力與壓強:壓力和壓強概念、壓強計算、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
14. 液體壓強:P=ρgh
15. 大氣壓強:大氣壓的存在、托里拆利實驗、大氣壓的變化、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16.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7. 帕斯卡原理(或叫伯努力原理)
18. 浮力:浮力概念、物體沉浮條件、阿基米德原理
19. 簡單機械——杠桿與杠桿的平衡條件
20. 簡單機械——滑輪、滑輪組
21. 簡單機械——杠桿與滑輪作圖
22. 簡單機械——斜面
23. 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4. 功的原理
25. 功率
26. 機械效率
27. 機械能:決定動能與勢能大小的因素、動能與勢能的轉化、機械能守恒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壓強:p=F/s(液體壓強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懸浮時:F浮=G物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Gh/Fs=G/Fn(n為滑輪組的股數
物理力學學習方法
1、理象記憶法:如當車起步和剎車時,人向后、前傾倒的現象,來記憶慣性概念。
2、濃縮記憶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濃縮成"三線共面、兩角相等,平面鏡成像規律可濃縮為“物象對稱、左右相反”。
3、口訣記憶法:如“物體有慣性,慣性物屬性,大小看質量,不論動與靜。”
4、比較記憶法:如慣性與慣性定律、像與影、蒸發與沸騰、壓力與壓強、串聯與并聯等,比較區別與聯系,找出異同。
5、推導記憶法:如推導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物理力學學習技巧
一、不要“題海”,要有題量
談到解題必然會聯系到題量。因為,同一個問題可從不同方面給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個問題設置不同的陷阱,這樣就得有較多的題目。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體現教與學的測試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題目必是習以為常,我們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題,才得以消化和鞏固基礎知識。那做多了題就一定會陷入“題海”嗎?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
對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維跳躍性大,質量低劣,幾乎類同題目重復出現,造成學生機械模仿,思維僵化,用定勢思維解題,這才是誤入“題海”。至于富有啟發性、思考性、靈活性的題,百解不厭,真是一種學習享受。這樣的題解得越多,收獲越大。解題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學生負擔,只有那些脫離學習對象實際,超過學生的承受能力的,才會加重他們的負擔。雖然題目不多,但積重難返,猶如陷入題海。所以,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和質量,離不開解題,而且要有一定的題量給予保證,并以真正理解熟練掌握為題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同樣的道理,解題有法,但無定法。所以,我們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種不同的題。首先,文理科的思維特點有差異,文科側重理性思維,而理科側重邏輯思維。數學偏重圖文與函數關系的分析推導,而物理突出具體問題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題方法也是隨題而變,不同題目的解題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統攬,或者用幾種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題目是千變萬化的。盡管解題要經歷審題(理解題意),解題(具體過程),答題(說明結果)幾個環節,但解題的方法是靈活的,因題而變。可能是簡單的,也可能是復雜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綜合方法的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