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易錯知識點
一、海陸分布:
1.海陸面積比:七分海71%三分陸29%
2.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3.無論怎樣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課本33頁圖
1.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大陸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陸地伸進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島面積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許多島嶼合起來叫群島面積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6.亞歐兩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課本33頁圖2.7
亞非兩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7.七大洲的輪廓圖
8.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9.跨經度最廣的大洲、緯度最高的大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極洲距南極洲最近的大洲:南美洲
10.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11.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12.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完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13.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北美洲
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極圈穿過的大洲:歐洲、亞洲、北美洲
既被赤道穿過,又被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
14.環繞南極洲的大洋按逆時針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15.環繞北冰洋的大洲按順時針方向有亞洲、歐洲、北美洲
16.各大洋瀕臨的大洲:課本33頁七大洲、四大洋圖
各大洲臨的大洋: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一、滄海桑田
1、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
2、次要原因:人類活動。
3、證據:喜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國東部海域海底發現的古河流及水井等遺跡、荷蘭的圍海大壩。
二、大陸漂移假說
1、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2、主要內容:約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大海。后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三、板塊的運動
1、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2、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
3、板塊是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4、火山、地震帶:集中在板塊的交界地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5、板塊的運動:擠壓和張裂;
6、解釋一些地理現象:喜馬拉雅山在升高、紅海幾千萬年后將成為新的大洋,而地中海將會消失。課本43頁圖
阿爾卑斯山歐洲: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地中海將消失: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
紅海將擴大: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運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7、海洋環境、陸地環境的判斷:
如果在某地發現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海洋。
如果在某地發現了大量的陸地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陸地。
高中地理考試知識點
(1)位置:
①經緯度位置:(100E-140E)(10S-20N)
②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是亞洲和大洋洲的過渡地帶
(2)范圍: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
(東南亞的主要國家:中南半島—唯一的內陸國:老撾馬來群島東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一國跨兩洲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
二、自然環境特征
1.地形特征:
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半島北部地勢較高,山脈呈掌狀向南展開。大河下游和河口為沖積平原。(河流水文特征:由北向南流,流域面積小,落差大、水能豐富)馬來群島——山地為主,起伏較大。地勢高峻,沿海有狹窄平原。多火山、地震。
2.氣候特征:
中南半島——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雨量較少的內部平原和河谷地區為熱帶草原景觀;向南伸出的馬來半島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降水豐富,形成熱帶雨林景觀。馬來群島——以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為主
3.板塊活動與地質災害:東南亞地處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交會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
三、居民和經濟
1.東南亞人口密度大,華僑人數多;華僑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農業:
①農業生產的條件:東南亞位于熱帶,光照強、熱量充足;降水豐富,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盛產稻米和多種熱帶經濟作物。
②主要物產:稻米、橡膠、油棕、金雞納、蕉麻、椰子、錫礦、石油等。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主要稻米出口國:泰國、緬甸、越南;橡膠最大產地:泰國;棕油最大產地:馬來西亞;椰子最大產地:印尼(生產)、菲律賓(出口);蕉麻最大產地:菲律賓)
③開辟了熱帶種植園農業,提供了大量的工業原料。(→單一的殖民地經濟:只生產一種或幾種的少數農作物。
3.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制造業(一般發展勞動密集且資本周轉較快的輕紡工業和裝配型工業);擴大農礦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旅游業)
4.現存的問題:資金和技術對外國的嚴重依賴,生態環境惡化,地區之間、尤其是城鄉之間差別擴大等。
四、馬六甲海峽與泛亞鐵路
1、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溝通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經之路。位于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東亞聯系南亞、西亞和非洲東部的必經之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
2.新加坡的興起:東南亞有“十字路口”之稱,而馬六甲海峽是這一“十字路口”的咽喉,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東端,扼馬六甲海峽出入口,是經過該海峽航線上的必經之路,又有良好的筑港條件。重要的交通位置和繁忙的交通促進了新加坡轉口貿易業、服務業、金融業、石油加工、船舶修理制造業等的發展。
3.泛亞鐵路修建的意義:合理布局交通網;實現優勢互補,促進沿線經濟發展;促進雙邊貿易;節省了運費和運輸時間;加快了湄公河流域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高一數學知識點歸納大全
圓的方程定義:
圓的標準方程(_—a)2+(y—b)2=r2中,有三個參數a、b、r,即圓心坐標為(a,b),只要求出a、b、r,這時圓的方程就被確定,因此確定圓方程,須三個獨立條件,其中圓心坐標是圓的定位條件,半徑是圓的定形條件。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
1、直線和圓位置關系的判定方法一是方程的觀點,即把圓的方程和直線的方程聯立成方程組,利用判別式Δ來討論位置關系。
①Δ>0,直線和圓相交、②Δ=0,直線和圓相切、③Δ<0,直線和圓相離。
方法二是幾何的觀點,即把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和半徑R的大小加以比較。
①dR,直線和圓相離、
2、直線和圓相切,這類問題主要是求圓的切線方程、求圓的切線方程主要可分為已知斜率k或已知直線上一點兩種情況,而已知直線上一點又可分為已知圓上一點和圓外一點兩種情況。
3、直線和圓相交,這類問題主要是求弦長以及弦的中點問題。
切線的性質
⑴圓心到切線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
⑵過切點的半徑垂直于切線;
⑶經過圓心,與切線垂直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⑷經過切點,與切線垂直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當一條直線滿足
(1)過圓心;
(2)過切點;
(3)垂直于切線三個性質中的兩個時,第三個性質也滿足。
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點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切線長定理
從圓外一點作圓的兩條切線,兩切線長相等,圓心與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