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考點一、映射的概念
2.映射:設A和B是兩個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種對應關系f,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_,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個元素y與之對應,那么,就稱對應f:A→B為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對應,簡稱“對一”的對應。包括:一對一多對一
高考數學考點二、函數的概念
1.函數:設A和B是兩個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系f,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_,在集合B中都存在確定的數y與之對應,那么,就稱對應f:A→B為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記作y=f(_),_A.其中_叫自變量,_的取值范圍A叫函數的定義域;與_的值相對應的y的值函數值,函數值的集合叫做函數的值域。函數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數集A到非空數集B的映射。
2.函數的三要素:定義域、值域、對應關系。這是判斷兩個函數是否為同一函數的依據。
3.區間的概念:設a,bR,且a
①(a,b)={_a
⑤(a,+∞)={__>a}⑥[a,+∞)={__≥a}⑦(-∞,b)={__
高考數學考點三、函數的表示方法
1.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列表法圖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數:定義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對應法則的函數。注意兩點:①分段函數是一個函數,不要誤認為是幾個函數。②分段函數的定義域是各段定義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點四、求定義域的幾種情況
①若f(_)是整式,則函數的定義域是實數集R;
②若f(_)是分式,則函數的定義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實數集;
③若f(_)是二次根式,則函數的定義域是使根號內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實數集合;
④若f(_)是對數函數,真數應大于零。
⑤.因為零的零次冪沒有意義,所以底數和指數不能同時為零。
⑥若f(_)是由幾個部分的數學式子構成的,則函數的定義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義的實數集合;
⑦若f(_)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函數,則函數的定義域應符合實際問題
高中地理知識點分析
(1)位置:
①經緯度位置:(100E-140E)(10S-20N)
②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是亞洲和大洋洲的過渡地帶
(2)范圍: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
(東南亞的主要國家:中南半島—唯一的內陸國:老撾馬來群島東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一國跨兩洲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
二、自然環境特征
1.地形特征:
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半島北部地勢較高,山脈呈掌狀向南展開。大河下游和河口為沖積平原。(河流水文特征:由北向南流,流域面積小,落差大、水能豐富)馬來群島——山地為主,起伏較大。地勢高峻,沿海有狹窄平原。多火山、地震。
2.氣候特征:
中南半島——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雨量較少的內部平原和河谷地區為熱帶草原景觀;向南伸出的馬來半島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降水豐富,形成熱帶雨林景觀。馬來群島——以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為主
3.板塊活動與地質災害:東南亞地處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交會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
三、居民和經濟
1.東南亞人口密度大,華僑人數多;華僑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農業:
①農業生產的條件:東南亞位于熱帶,光照強、熱量充足;降水豐富,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盛產稻米和多種熱帶經濟作物。
②主要物產:稻米、橡膠、油棕、金雞納、蕉麻、椰子、錫礦、石油等。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主要稻米出口國:泰國、緬甸、越南;橡膠最大產地:泰國;棕油最大產地:馬來西亞;椰子最大產地:印尼(生產)、菲律賓(出口);蕉麻最大產地:菲律賓)
③開辟了熱帶種植園農業,提供了大量的工業原料。(→單一的殖民地經濟:只生產一種或幾種的少數農作物。
3.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制造業(一般發展勞動密集且資本周轉較快的輕紡工業和裝配型工業);擴大農礦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旅游業)
4.現存的問題:資金和技術對外國的嚴重依賴,生態環境惡化,地區之間、尤其是城鄉之間差別擴大等。
四、馬六甲海峽與泛亞鐵路
1、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溝通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經之路。位于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東亞聯系南亞、西亞和非洲東部的必經之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
2.新加坡的興起:東南亞有“十字路口”之稱,而馬六甲海峽是這一“十字路口”的咽喉,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東端,扼馬六甲海峽出入口,是經過該海峽航線上的必經之路,又有良好的筑港條件。重要的交通位置和繁忙的交通促進了新加坡轉口貿易業、服務業、金融業、石油加工、船舶修理制造業等的發展。
3.泛亞鐵路修建的意義:合理布局交通網;實現優勢互補,促進沿線經濟發展;促進雙邊貿易;節省了運費和運輸時間;加快了湄公河流域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高考必備地理知識點
(1)悠久的歷史
位置范圍:位于喜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區,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間
內陸國:尼泊爾、錫金、不丹(均與中國相鄰)
國家 臨海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巴與我國相鄰)
島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斯里蘭卡以佛教為主;印度、尼泊爾以印度教為主。
(2)自然條件
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內,下游流經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
熱帶季風:全年高溫,6~9月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為旱季。西南季風災害,孟加拉國受影響最大。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處于西南季風的迎風坡世界降水最多
熱帶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壞形成
南亞地區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氣溫比同緯度地區偏高。
地形地貌
喜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陸部分被稱為“南亞次大陸”。由于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其它地區隔開,使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而“南亞”則是由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島嶼共同構成的。北部為狹長崎嶇的喜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略成弧形、廣闊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則是西部略高、東部略低,起伏平緩的德干高原。
南亞地區界線明顯,年輕的褶皺山脈(如西北部的蘇來曼山脈,北部的喀喇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的巴達開山脈和阿拉干山脈等),圍繞在半島的北面,南臨大海。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沖積而成。印度河源于我國西藏,流經南亞西部干旱地區,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馬拉雅山區,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河口有恒河三角洲。